2020中國團餐業走勢如何?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團餐謀
- 發布時間:2020-11-1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11月9日,由團餐謀主辦的“智造品質新團餐”團餐2020年度論壇在深圳召開。團餐謀主編如風在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團餐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詳細解讀了各線城市團餐企業經營發展現狀、疫情對團餐企業的負面及正面影響,以及中國團餐的信息化、品牌化發展情況,最后提出了五大未來展望,引發參會嘉賓和業內人士的關注。
2020中國團餐業走勢如何?
【概要描述】11月9日,由團餐謀主辦的“智造品質新團餐”團餐2020年度論壇在深圳召開。團餐謀主編如風在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團餐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詳細解讀了各線城市團餐企業經營發展現狀、疫情對團餐企業的負面及正面影響,以及中國團餐的信息化、品牌化發展情況,最后提出了五大未來展望,引發參會嘉賓和業內人士的關注。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團餐謀
- 發布時間:2020-11-16
- 訪問量:0
11月9日,由團餐謀主辦的“智造品質新團餐”團餐2020年度論壇在深圳召開。團餐謀主編如風在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團餐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詳細解讀了各線城市團餐企業經營發展現狀、疫情對團餐企業的負面及正面影響,以及中國團餐的信息化、品牌化發展情況,最后提出了五大未來展望,引發參會嘉賓和業內人士的關注。
頭部企業扎堆一線城市:
團餐10強中9家總部位于北上廣
《報告》以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為依據,劃分了一線、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
其中,團餐行業“領頭羊”扎堆北上廣深。數據顯示,35%的中國團餐百強企業總部位于北上廣,而更為頭部的團餐10強中有9家總部位于北上廣。2019年,67%的一線城市團餐企業實現跨省經營,其中有30%的企業經營區域超過5個省份。
市場競爭方面,一線城市團餐企業在穩固根基之后,開始加速全國布局與擴張,以復制、聯合、并購等方式向其他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滲透,拓展全國市場,個別企業開始走出國門發展。并且,頭部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
發展方向方面,在甲方、消費者和團餐行業的共同推動下,一線城市團餐行業競爭呈現常態化、白熱化等趨勢,高要求的優質客戶讓小型團餐企業難以“出頭”,一線城市團餐企業已逐漸適應正規化的發展方向,從規模的競爭轉向品質的競爭。
新一線城市:
65%的企業實現跨省經營
《報告》選取了來自東莞、杭州、武漢、蘇州、成都等15座新一線城市的92家團餐企業進行了采樣調研。數據顯示,近5年新一線城市團餐企業的經營能力和規模明顯提升,28%的企業經營網點數量在50-100之間,這一數據與一線城市的29%基本持平。
新一線城市團餐企業的上限正在追趕一線城市,例如項目點年增速保持在20%的企業占比,新一線為54%,一線為56%;項目點年增速保持在20-40%的企業占比,新一線占比為30%,一線為34%,差距極小。并且,項目點年增速超過40%以上的企業占比,新一線為9.78%,而一線僅有5.88%。
同時,65%的新一線城市團餐企業開始跨省經營,已逼近一線城市的67%。43%的企業經營省份達到4個,全國范圍經營的企業數占比達20%,逐漸接近一線城市30%的水平。
但相較于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團餐企業在標準化、工業化、規?;椭悄芑陌l展上仍處于初級階段,85%的受訪企業表示未來一至兩年的主要方向是加強標準化和半成品化。
此外,同為新一線城市,所處地域也會影響當地團餐企業發展情況。例如在川渝地區,當地團餐企業缺乏領軍品牌,也缺乏走出去的動力;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激烈,由此帶來的融資需求也比較旺盛;而在中部新一線城市,團餐企業多以捆綁式經營為主,且高校板塊居多。
二三線城市:
六成企業經營單個網點
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的經營現狀一直游離在行業和媒體的視線之外,本次《報告》調研了92家來自全國的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初步揭示了其近年來的發展情況。
《報告》顯示,大型全國性團餐企業的進駐和當地社餐的業務擴張,構成了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的主要來源。其中,含個人承包單位食堂在內的地方性團餐企業占到了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數量的90%,經營著75%的網點。全國性團餐企業從2004年起開始逐步進駐二三線城市,從2017年開始營業網點數量開始快速提升。
相比于新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的分散度更高,雖然近三年的平均年營業額增速接近30%、部分團餐企業最長已發展了超過15年、68%的團餐企業發展時間均在5年以上,但仍有超6成企業僅經營1、2個網點,8成企業年營業額不足5000萬元,27%的企業年營業額不足100萬元,僅4%企業年營業額過億且有全國擴張計劃。
調查發現,市場化程度低、融資難、缺人才、餐標不靈活等因素已成為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發展壯大的最大阻力。但同時,二三線城市團餐企業在智能化、智慧化發展上的需求也開始提速,例如為減輕用工壓力而引進智能化設備。在人才體系建設上,思路也逐漸清晰,管培生+社招的人才梯隊體系正在成熟。此外,地方相關監管部門正在由監管向“監管+服務”轉變,健康的政企關系正在形成。
疫情影響:
營收水平不均,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報告》也分析了疫情對團餐企業的影響。整體來看,疫情造成了各城市團餐企業營業額的下降,其中以學校業態為主的企業全年下降約30%,但也有部分團餐企業因經營業態與醫療抗疫相關,今年預計將逆勢增長25-30%。
疫情雖然在用工與人員管理、成本控制和食安管控上為團餐企業帶來挑戰,但疫情也幫助團餐企業加深與甲方的合作關系,延長了部分團餐企業的合作期限,而來自政府的政策性減免也讓團餐企業受益。
同時,疫情也在倒逼各線城市團餐企業加快管理體系建設,向社餐學習標準化和體系化管理,發展團餐外賣和新零售,推動了團餐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加速團餐企業內部實現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
浙江廣東需求最高
信息化也是本次《報告》的一個重點章節,受疫情和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的多重因素影響,目前團餐市場已對信息化提出了包括自助取餐、外賣配送、無接觸配送和線上點餐在內的四大新興需求點。
但與社餐不同的是,團餐的信息化離不開甲方的支持,然而目前不同業態客戶的需求焦點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客戶的需求停留在初級階段。
今年的疫情推動了團餐信息化進程,對全國50家團餐信息化相關企業高管訪問和調查問卷顯示,疫情下這些企業的訂單數上升31%,主動需求提升22%,轉化周期降低了55%。這是因為疫情大幅降低了市場教育成本,甲方買單提額提速。
但相較于團餐企業在全國遍地開花,信息化的市場仍未在全國范圍內大幅度打開,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浙江和廣東需求量最大。
品牌化:
84%團餐檔口無品牌
《報告》顯示,現階段我國團餐檔口僅有40%處于盈利狀態,60%的檔口勉強維持甚至虧損?,F階段我國團餐檔口中有84%無品牌概念,初級品牌檔口占比為7%,成熟品牌檔口僅占9%。
《報告》認為,未來團餐的檔口品牌將主要通過團餐企業自行孵化和第三方檔口品牌孵化平臺提供。
《報告》顯示,目前在百強團餐企業中,也僅有約30-40%的企業正在自行孵化品牌,且需要具備完善的供應鏈能力、專業的產品研發團隊、優秀的運營管理團隊、高標準化的產品體系。簡而言之,團餐企業內部孵化檔口品牌比較適合于擁有成熟管理體系及供應鏈體系且規模效應足以減弱邊際成本的大型團餐企業。
與此同時,大部分不具備相應能力的團餐公司在拿到項目之后需要引進檔口品牌,這一需求催生了第三方品牌檔口孵化機構,它們會從0到1 研發并孵化新品牌或合作轉化成熟的社會餐飲品牌,通過專業的服務幫助團餐企業快速實現品牌化升級。
中國團餐市場五大展望
NO.1 中國團餐市場集中化速度將提升
隨著大企業進駐地方或并購的提速,以及地方企業向外擴張,將越發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加速市場集中。
NO.2 團餐將與社餐融合發展,各學所長
這是因為疫情促使社餐跨界團餐,通過強產品屬性吸引消費者和甲方,也倒逼團餐企業在產品和管理上向社餐企業看齊。
NO.3 數字化驅動標準化,標準化反哺數字化
軟件技術的發展將和智能硬件設備的發展互相推動,將提升團餐行業的數字化和標準化水平。
NO.4品牌化檔口將采用中央工廠統一配送方式
團餐對標準化的迫切需求將推動中央廚房的建設速度,這也將加速提升品牌化團餐檔口在安全、健康、規范可溯源等方面的保障,并與傳統檔口產生本質差別。
NO.5 團餐行業人才向高端化發展
復合型人才將成為行業主力軍。未來在團餐行業,機器將逐漸取代人工,核心員工能力獲得提升,低端人力資源需求下降,高層次、跨領域、復合型人才將成為團餐行業的主力軍。
以上文章轉載自團餐謀公眾號。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佛山市華誠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7058264號 網站建設: 中企動力順德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羅村華泓商業城三樓309